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年鉴
发布时间:2021-12-22   访问次数:493

概况2019年,全校共归各类档案6275卷、OA文件2798件、照片4036张以及作为资料保存的硕士研究生论文2727本;接待查档利用3694人次,查阅案卷7268卷(件),出具各类档案证明16520份。接待在读生3227人次,办理在读生学籍证明16795份。

征(收)集到一批反映学校各类人物工作业绩的重要档案。有建校元老张泽垚教授的论文、手稿、教材、书籍等近50件,陆柱教授的工作照片、奖状奖牌、专利证书、专著教材等90余件,田禾、刘昌胜、曹锦清、徐永祥、王荣发等教授的证书、聘书、专著、论文的电子件。

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1993-2017年党群类档案3070卷、行政类档案3514卷和167卷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扫描,投入资金约23万元。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制订《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申报2020-2022年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获得208.3万元资助立项额度。

推进校志编纂工作。2019年,档案馆先后3次向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汇报校志编纂工作,14次向相关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主管副校长主持召开3次推进会和协调会,与相关参编单位开展专题研讨18次。工作推进迅速,截至2019年底,完成近60万字的初稿,校志编纂进入合纂统纂阶段。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5期《工作简报》专题介绍学校工作经验。

推出特色校史文化研究成果。编印2本档案编研成果——《履痕——华理往事辑要(续)》(21.3万字)和《井海情缘——“652工程”建设回顾》(20.2万字)。结合第二无机工业系设立60周年等,分专题启动“化学工程师的摇篮”“人文社科创新成果”等口述史专题访谈,共访谈原校党委书记蒋凌棫等近20位教师、校友,整理口述速记稿20余万字。

开展一系列校史主题宣传教育。与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处)、后保处等合作,在徐汇、奉贤校区举办了“奖述”华理——人才培养成果展、校园映像——影像档案中的校园记忆专题图片展,建设宿舍校史文化墙、廊道文化墙、楼宇文化墙等;与艺术学院数字传媒系共同策划设计课程思政项目,制作校史科普动漫《青霉素的“前世今生”》;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VR实验室联合建设VR校史馆;与学生广播台协作,开展“校史朗读者”征集,招募师生校友为张江树、苏元复、成思危、于遵宏等人物故事配音;与信息学院学生团队合作开发校史拼图,将校园文化地标知识传播融入主题小游戏。国际档案日期间,推出“寻找时光见证人”活动,相关内容被《档案春秋》杂志采用。参加教育部“档案故事:见证新中国高等教育70年”征集活动,提交了张江树、马誉澂、于遵宏等3位前辈的档案故事,并在《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

启动老图书馆楼保护性修缮工作】2019年,学校对唯一被列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的老图书馆楼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档案馆配合基建处,设计修缮工程方案,厘清历史脉络,完善改造工艺,恢复原有风格;邀请徐汇区文化局等主管部门和相关文物保护专家来校召开专家咨询会,确保修缮与保护并举。

【实施档案馆库过渡搬迁工作】在确保收集归档、利用服务工作不断线的前提下,设计搬迁方案,制订搬迁计划,对全馆近30万卷(件)纸质档案和3000多件实物档案进行全面清点,克服多地安置不便、台风天气恶劣等诸多困难,准时、安全地完成馆库搬迁。

【启动新校史馆建设工作】按照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精神,着眼202270周年校庆前,建设新校史馆的工作目标,2019年启动了新校史馆筹备工作。全面梳理学校发展脉络,整理历史图片,经过近10轮讨论修改,撰写了校史馆内容大纲素材稿,设计了2份概念设计方案;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征集校史资料和实物档案;申报2020-2022年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获得总投资1658万元的资金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