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大学
发布时间:2017-12-21   访问次数:1486

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难忘的经历和抹不去的记忆,有艰难困苦,有激励鞭策,更有深深的眷恋和怀念。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我回忆起当年的一些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迎考】

19705月,在全国“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我和上海飞虹中学的90多名同学去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云南省孟定农场。下乡前我才16岁,是一个1969届的初中毕业生。我的中学生涯是在“文革”动乱中度过的,那是一个知识无用,不用上学、其实也根本无法读书的年代。

1977年秋天,我到孟定农场劳动,已是第7个年头了,我与许多知青一样,对前途和命运充满了迷茫和绝望。但10月里的一天,广播里突然传来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顿时燃起了我心中的激情——我要参加高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入大学深造,曾是我儿时的梦想,但“文革”使学校的教育几乎处于停顿。我中学阶段的知识基本是空白,基础是那样的薄弱,离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能行吗?关闭10多年的高考大门,终于要重新开启了,这是改变我命运的重大机会,我要努力拼搏!

亲友们得知我要参加高考,纷纷寄来了《青年自学丛书》等复习资料,鼓励我尽最大的努力,抓紧时间复习,绝不轻言放弃。那时,我是农场连队的干部,白天要安排大家的日常生产,自己也要参加劳动,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农场虽有水电站,但不能正常供电)抓紧自学。说是复习,其实差不多是从头学起。在迎考的这段时间里,我废寝忘食,几乎每晚挑灯夜战至深夜,把初中、高中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粗略翻了一遍,做了许多习题,强记概念和公式。

【赶考】

转眼到了1210日,这是云南省统一高考的日子,我们的考场设在孟定镇的一所学校里。我所在的连队在孟定坝山脚的一边,从连队到镇上,要横穿坝子经过一条南定河。云南进入12月后是旱季,此时南定河的河水不算深,但也有四五十米宽,如果从分场部那边的竹桥过河要走30多里路,但走小路,可近10里路。为了赶时间,我和连里另一位考生(来自成都的知青)决定走近路。

129日,白天我还在连队劳动,晚饭后我们出发了。到了南定河边,独龙舟(把树干中间挖空做的小船)还在,但撑船的傣族老乡已经回家去了,也没找到竹篙,没办法,我们两人坐进独龙小船,拼命用手划。谢天谢地,小船顺流而下,总算到了对岸。我们摸黑继续赶路,经过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上面只架着3根竹杆,只好硬着头皮慢慢横着走过去,竹子一弹一弹的,心也跟着剧烈跳动。紧赶快走,到镇上已是晚上9点多了,还好找到了一家小旅店住下。

第二天(19771210日),一个难忘的的日子。上午,我走进考场,心情格外紧张。

1:当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高考是由各省自己出题和安排考试的。云南省是一天考4门课程: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合卷,理科用)或史地(历史和地理合卷,文科用)。我选了理科类别,考的是理化卷。语文是写一篇读叶剑英《攻关》诗作“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学习体会。政治、语文还好应付,化学我以前比较感兴趣,复习时多看了一些,大部分考题还能做;数学和物理,仅仅靠这几十天的自学,显得远远不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考题实际上都不难,但由于我们本来就学得少,所以感到还是很深奥的,好在我尽力了,考试成绩还算可以。

【录取】

高考过后,一直没有消息,天天忐忑不安,焦急地等待着。大约过了40天,一天上午,我正在劳动,突然分场的有线广播传来通知,要我马上到总场医院去体检。我立刻借了一辆自行车,骑了40里路去医院,没耽误体检。虽说赶了长路,气喘吁吁的,但体检还算顺利通过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已是19782月底了。有一天,我参加分场组织的学大寨学习班后回连队,途经分场部时,那里的一位知青叫住我:“冷志光,你被大学录取了。”说着他递给了我一份电报,上面写着:“你已录取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我纳闷:“怎么只有电报,没有录取通知书啊?”我问场部,他们也不清楚。

几天后,暗暗焦急的我,又收到了一份云南省招办的电报:“孟定农场革委会收:你场冷志光录取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凭此电报到县招办办理手续,到地区招办取入学通知书,赴校。省招办。”

2:省招办的电报

薄薄的电报纸,沉甸甸的份量,凝聚了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我终于被大学录取了,而且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我的欣喜之情及自豪感难以言表。

后来才知道,四川分院来云南招生的老师,了解到云南交通不便,为了使考生尽快知道已被录取的情况,先以个人名义发电报告知考生,而那份录取通知书还在临沧地区招办。地区所在地离我们农场有两天的汽车路程,于是有了后面省招办的电报。

凭着这份电报,我赶到总场办理了离场的相关手续,又赶紧整理行李,告别了我为之辛勤劳动、奉献了我最美好青春的孟定坝,踏上了赴校的行程。

我赶到临沧地区招办,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再经昆明、成都到自贡,整整8天,一路奔波,赶到分院报到时,学校已开学一个星期了。

【圆梦】

就这样,19783月,在经历8年的知青生活后,我满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跨进了四川分院的大门,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生涯。

我们这一届学生来源广,有老三届的高中生、初中生,也有应届生,大家的基础,差异很大。我是初中毕业,又在农场劳动了那么久,现在要开始学习大学课程,其困难可想而知。英语要从ABC学起,数、理、化要从中学补起。

3:校园留影

考上大学,对于我们这些知青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非常珍惜,要把失去的青春年华夺回来,刻苦学习,发奋努力,力争早日成才,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每天早晨,我在学校旁的公路上长跑锻炼,然后是食堂、教室、宿舍三点转,连在食堂用餐排队时都不忘背些英语单词。平时,勤思考、多做练习,虚心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请教,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慢慢地我赶上了学习进度。

刚到四川分院时,我们是在农药专业,全班40人。1979年暑假,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布局变化,分院要撤销,在校学生全部转到上海的总院继续学业。到总院后,我们班的同学被分在总院1977级的制药、染料及中间体两个专业。

1982年初,我终于完成了学业,从总院(这时,学校已恢复为华东化工学院原名,即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顺利毕业,被分配在上海医药工业公司工作。1984年,我又调到上海石化总厂(公司)从事化学分析工作,直至退休。30多年里,我为公司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在上海石化工作期间负责职业培训

2013年秋,桂香四溢的季节,我们分散在全国东西南北的同班同学相约回到了当年的母校(现四川理工学院)。这是毕业30多年后,大家在母校的一次重聚。许多同学已两鬓斑白,更多的同学已事业有成。我们在黄坡岭校园里穿行,在熟悉的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和曾经住过的宿舍楼流连徘徊,在原来的教室里坐一坐,再一次重温往日上课时的感受。我在学校校史馆的留言本上写下:“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成功事业从这里起步。”

5:老同学重回黄坡岭

1977年恢复高考,特别的年代,特别的高考,考生竞争空前激烈。全国考生有13570多万,录取了27万,录取率仅为4.7%,而云南省只有3%,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我有幸成为挤过独木桥的幸运儿。那场高考,让曾经无法选择命运的我们改变了人生轨迹,为我们的事业生涯和家庭生活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春华秋实,四季轮回,也许我们会忘记许多东西,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忘记并引以为自豪:我们是经历10年动乱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

冷志光,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977级农药专业,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