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大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我校在四川自贡建设分院,代号“652工程”。5月20日,652工程办事处正式成立,钱昌彬任主任,蒋凌棫任副主任兼652工程独立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下设6个组:人事秘书组(组长张铸全)、施工组(组长史定方)、材料组(组长黄作杰)、财务组(组长吕泽圃)、水电气组(组长王春田)、设备组(组长诸葛濂)、总务组(组长吕泽圃兼)。
办事处成立后,高教部为加强联系和及时处理问题,派李鹏程(浙江大学机电系办公室主任,后于1969年调回浙大)为高教部常驻代表参加652工程建设指挥工作。
8月1日,经中共自贡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652工程现场党委和现场指挥部。现场党委由中共自贡市委、华东化工学院、四川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建工部一局安装第五公司、自贡市建设银行、自贡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组成,并直接由自贡市委领导,他们是国书麟、苑心斋、黄岱甡、鲍俊川、蒋凌棫、李鹏程、钱昌彬、鹿晋威、王维、王衍兆、朱凤鸣、蒋铁洲,自贡市委副书记国书麟兼任现场党委书记,苑心斋、黄岱甡、鲍俊川、蒋凌棫为副书记;现场指挥部由王维任指挥长,钱昌彬、蒋铁洲任副指挥长。
8月5日,现场党委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现场党委政治部,由鲍俊川兼主任;政治部下设干部保卫股、宣传股;另设党委办公室,由蒋凌棫兼主任。现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张兴振)、生产计划科(科长史定方)、施工管理科(科长邓伟贤)、材料科(科长黄作杰)、技术监督科(副科长吴坤生)、劳动工资科(副科长罗家元)、财务统计科(副科长石敏人)及行政福利科。同时为便于开展工会和团组织活动,办事处成立了工会及团总支,王怀荣任工会主席,何集发暂时代任团总支副书记。
1965年12月3日,自贡市委常委会批准成立中共652工程办事处支部,由蒋凌棫、钱昌彬、李鹏程、张兴振、朱梦青、史定方、张希林组成,蒋凌棫任书记,朱梦青任副书记。党支部直属市委领导。次年7月,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组织委员(张希林),宣教委员(李鹏程),生产委员(钱昌彬、史定方、张兴振),监察(包括武装、保卫、保密)委员(朱梦青兼),青年委员(蒋凌棫兼)。
1966年7月,根据中共自贡市委关于《贯彻执行西南局、省委关于重点建设保密问题指示的意见》的指示,652工程办事处成立保密领导小组,由李广友、朱梦青、张兴振、吕泽圃、罗家元组成,李广友为组长,朱梦青为副组长。9月,经共青团自贡市委组织部批准,652工程办事处成立共青团总支部委员会,成员为刘启生、冯淑芝、陈永林、代明秀。
1966年10月,自贡市委通过关于调整652现场党委成员的报告,任命钱昌彬为现场党委副书记(免去其副指挥长职务),党委副书记吴振学兼任政治部主任,龚德明、陈玉寒任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免去袁以万现场党委委员及副指挥长职务。
此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面爆发,652工程建设严重受阻,指挥部组织机构陷于瘫痪。
1968年底,总院派出“工宣队、军宣队调查组”进驻652工程建设工地,调查组成员包括工宣队队员、军宣队队员、院革委会成员及干部教师,共30人。次年2月,自贡市革命委员会根据调查组《关于成立“652工程办事处革命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成立652工程办事处革命委员会,革委会由吕泽圃、韦玉奎、刘启生(民兵代表)、胡桂芳、李仁贵、张希林、唐绍华、顾才保、乔宗才组成,吕泽圃、韦玉奎任正、副主任。委员会设常委,由主任委员(缺)、吕泽圃、韦玉奎、李仁贵、胡桂芳组成。1970年,经总院革委会批准,办事处革委会下属组织机构重新整合,设政工组(组织组、政宣组合并)、后勤组(生产组、后勤组合并)、办公室(教学实践队、办公室合并),并增补丁西三为652工程办事处革委会主任。
1970年办事处党员选举产生了总支委员会,丁西三任书记,张希林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韦玉奎为宣传委员,刘启生为民兵保卫委员和青年委员,吕泽圃为委员。
1972年4月21日,根据上海市委决定,华东化工学院改名上海化工学院,“652工程办事处”撤销,成立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2月4日,总院召开了第5次党代会,恢复党委建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1973年12月8日,上海市委组织组批准建立中共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委员会,委员会由王振东、丁西三、胡万勇、蒋凌棫、王国良、刘启生、吕泽圃、韦玉奎、张希林、乔沛荣、杨燕飞组成,王振东任书记,丁西三、胡万勇任副书记。1973年9月工农兵学员入学后,因工作需要,经上海市委组织组批准,于次年增补学员代表邓志华为分院党委会委员,同时调彭国彪同志至分院,担任党委副书记。
1973年11月,分院组织机构及相关负责人也得以整顿完善,具体为:办公室(朱梦青)、组织组(王国良)、政宣组(马仲义)、武装保卫组(刘启生)、教革组(蒋凌棫)、教材组(李兰英)、设备组(诸葛濂)、图书馆(冯宗菽)、行政组(罗秀水)、财务组(石敏人)、工务组(史定方)、后勤组(钱昌彬)、膳食组(朱伯祥)、医务室(欧坤珠)、幼儿园(吴之璧)、汽车间(李仁贵)、人防办公室(唐绍华)、校办工厂(魏玉峰)。
此外,为加强团的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1974年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共青团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临时委员会,撤销原共青团652工程办事处总支委员会。临时委员会由许鑫柏、朱士昌、邓志华、胡桂芳、杨胜龙、周斌、乔丽军组成,许鑫柏任临时团委书记,朱士昌、邓志华任副书记。1978年,分院正式建立团委和首届学生会,团委由许鑫柏、朱士昌、朱家凤、李永梅、吴克智、王鸿兴、张启良、古共伟、肖伟梁、李勤耕组成,许鑫柏任书记,朱士昌、朱家凤任副书记;学生会由蔡忠安、任力、李克顺、李辑超、唐怀德、华时倩、董正铎组成,蔡忠安任主席,任力、李克顺任副主席。
1972年间,分院的教学活动陆续得以开展(主要是为当地各行各业办培训班),分院革委会将所有教师编入17个教研组和1个中心实验室(直属教育革命组领导),具体为(建议名单):
1973年9月,经国家计委及国务院教科组批准,分院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设高分子、无机物、石油化工、化工机械4个专业。招生后,教学机构改设二部二组:基础部(基础1组:数学、物理、外语、体育教学组,基础2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学组,基础3组:力学、制图、机械零件、金工教学组,基础4组:化工原理、电工及仪表教学组),专业部(无机化工教研组、基本有机化工教研组、高分子化工教研组、化工机械教研组),教育革命组(图书馆、教育设备组、教材组、校办工厂),政宣组(马列主义教研组)。
1974年分院党委对各组、室干部进行调整、充实,调整后为:办公室主任胡万勇(兼)、组织组组长王国良、政宣组副组长郑云成、教革组组长蒋凌棫、图书馆主任冯宗菽、基础部主任李广友、保卫组组长刘启生、后勤组组长吕泽圃、校属机械厂厂长魏玉峰。1976年5月,分院党委再次对各组、室干部进行补充,增补郭景之为办公室副主任,李广友、魏玉峰为教革组副组长,牛平为后勤组副组长,史建兴为武保组副组长,宋宝香为校办化机厂厂长。
1978年2月,分院党委决定将各基础课教研组集中,成立教学基础部;将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涂料(高分子化工)、农药化工、硅酸盐(正在筹建)各专业集中,成立化工系;将化工机械、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工设备防腐蚀(正在筹建)、橡胶机械(正在筹建)、橡胶制品(正在筹建)各专业集中,成立化工机械系。“一部两系”设党总支和负责人领导建制,基础部书记张希林,副书记乔沛荣,委员项尚田、刘忠东、牟国棋,负责人乔沛荣、项尚田;化工系书记刘启生,副书记袁世忠,委员何北超、周展云、张作清,负责人何北超、周展云;化机系书记韦玉奎,副书记张林合,委员沈钧平、李国莱、张作友,负责人沈钧平、李国莱。
同年5月,分院党委颁发《党委各职能部门和二系、一部及总支、团委的职责范围(草案)》,首次规定了办公室、组织组、政宣组、教育革命组、后勤组、保卫组、团委、系部及系部党总支的职责范围。至此,分院组织机构真正做到任务明确、各司其职。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党中央非常重视民兵建设,谓“全民皆兵”,“文革”期间尤甚。1969年12月,总院派遣工、军、革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652工程办事处后,以解放军为榜样,开展“四好连队”运动,把办事处原有组、室编成4个排9个班,由工人担任排长,之后逐步在教职工中选拔出一批积极分子担任排长。
1970年底、1972年初民兵排又进行了两次整组,先后建立了652工程办事处民兵连和民兵营。后者营部下设三连和一排,分别是教改连,连长何北超,副连长孙兆忠,指导员蒋凌棫、韦玉奎;后勤连连长罗秀水,副连长沈金良,指导员吕泽圃、史定方;工厂连连长魏玉峰,副连长张平安,指导员万关华、张永贞;机关排排长唐绍华、牟国棋。民兵营营长刘启生,副营长胡万勇,指导员丁西三、张希林,参谋杨胜龙。另,各连挑选人员组成基干民兵连,杨胜龙任连长、刘启生为指导员。
1975年根据毛泽东“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以及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认真办好民兵”的指示,分院于1月27日至2月1日再次进行民兵整组。这次整组主要是建立各级民兵、保卫、消防“三位一体”的组织,提高广大民兵对加强民兵建设之战略意义的认识,鼓励民兵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阶级斗争,在斗争中锻炼、改造、提高自己。在进行整组的基础上,分院结合自身发展,将原来的民兵营发展组建为民兵团,团长彭国彪,副团长孙锡才、许鑫柏,团政治委员胡万勇,副政治委员章华权,团参谋长肖友和,副参谋长杨胜龙。民兵团下以支部为单位设7个连队和1个直属排(不设营一级组织)。
顺便一提,当年基层民兵中还有武装民兵或基干民兵的组织形式,后者在特定时期内训练很专业并“常年”配备交通工具和武器,执行“特殊”任务。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打倒后,四川分院是否继续办下去的议论在沪、川(自贡)两地此起彼伏。经总院、分院领导无数次的奔波、反映和上海、四川、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关心、理解和协商,最后经国务院批准,1979年7月2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停办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和成立四川化工学院的通知》([79]教计字302号)文件,分院的办学历史到此划上了句号。
从1965年652工程办事处成立到1979年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撤销(成立四川化工学院),在这15个春秋、5500个日日夜夜里,支撑分院“运转”的正是这些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现四川理工学院,办学规模今非昔比,组织机构也更加系统完备(原来的总院现华东理工大学也同样如此)。如今,我们梳理总结分院建设期间的组织机构及沿革,一可以使我们两校的后人能够了解清楚这段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的细节,二可以缅怀前辈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不朽功绩,为未来更大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和源泉。
图片说明:筹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部分领导-左起蒋凌棫、魏玉峰、丁西三、钱昌彬、龚德明(1990年夏,四川轻化工学院校庆25周年宣传册)
图片说明:1980年初四川化工学院成立后的首任党委书记隆贯一(左)和首任院长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