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大三线”建设战略部署,在四川自贡创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代号“652工程”)。为了确保对分院基建工作的领导,除成立“652工程”办事处外,还建立了以国书麟为书记,苑心斋、黄岱甡、蒋凌棫为副书记的“652工程”现场党委。1966年5月“文革”开始,现场党委的领导工作随之瘫痪。
1970年,总院决定成立“中共652工程办事处总支委员会”,负责分院党的组织工作。1972年12月4日,总院召开了第5次党代会,恢复党委建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与此同时,总院派党委副书记王振东赴分院主持工作,分院领导班子得到了调整和充实,领导核心重新形成。此时,分院的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经上级批准,1973年分院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原有的党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分院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新的党委会,加强党对分院工作的统一领导。
1973年5月11日,分院成立了党委会筹备委员会,由王振东、丁西三、张希林、罗家元、何北超、罗秀水、朱伯祥、李寿君、魏玉锋、朱梦青、张林合、肖有和、杨燕飞等13人组成,王振东、丁西三担任正、副主任。为了确保党委会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筹委会临时设立了选举工作办公室,由王国良、胡万勇、李广友、秦小玲、宋宝鸿、牟国棋、肖有和、张林合、许志立等9人组成,王国良、胡万勇为正、副主任,具体负责党委会筹建阶段的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党员大会工作报告的起草、党委会候选人的资格审查等工作。
5月14、17日,筹委会主任王振东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阐明了成立分院党委的意义和迫切性,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的相关指示,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党的领导重要性的认识。6月初,经过各支部、直属党小组对党委会候选人的反复酝酿、讨论及筹委会在党内外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后,候选人名单初步产生,再经总院党委和上海市委批准,确定王振东、丁西三、胡万勇、蒋凌棫、王国良、刘启生、吕泽圃、韦玉奎、张希林、乔沛荣、杨燕飞等11人为分院党委会候选人。
在酝酿党委会候选人的同时,筹委会召集一批对分院工作比较熟悉的党员、群众座谈,认真做好党员大会工作报告的起草;政宣、教革、组织、团总支、武保、妇委会、民兵组织、后勤、工厂等单位也着手准备向大会汇报工作的发言稿。《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党员大会工作报告》(讨论稿)形成后,筹委会先后组织了4次上、下结合的讨论和修改,认真分析、总结分院建设以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今后的任务。
11月3日,筹委会接到总院党委关于《市委已同意分院召开党员大会成立分院党委会》的指示。随后,分院成立了党员大会秘书组,由其负责大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拟定了党员大会召开的时间和议程,报上级党委批准。
21日下午至晚上,分院首次党员大会预备会召开。预备会通过了大会议程、大会主席团、大会秘书组正、副组长和总监票人名单,通报了党委会候选人名单,分组讨论、修改了《分院党员大会工作报告》(草案)。
11月23、24日,分院首次党员大会正式举行。丁西三致开幕词,上海市高教局负责人孙景流、上海市委一办庄端章、四川省高教局负责人焦振钰、自贡市委徐执、总院党委书记潘文铮等作了讲话,王振东作了题为《为把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办成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分院党委会候选人名单和党员大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我校四川分院首届党委会成员。12月8日,上海市委组织组批准,同意建立中共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委员会,由王振东、丁西三、胡万勇、蒋凌棫、王国良、刘启生、吕泽圃、韦玉奎、张希林、乔沛荣、杨燕飞(女)等11位同志组成,王振东任书记、丁西三、胡万勇任副书记。
图片说明:丁西三致开幕词(左图)、王振东作工作报告(右图)
图片说明:孙景流(左图)、庄端章(右图)讲话
图片说明:焦振钰(左图)、徐执(中图)、潘文铮(右图)讲话
图片说明:选举现场投票、唱票
至此,历时半年多的分院党委会筹建工作圆满结束。1973年9月工农兵学员入学后,因工作需要,于1974年3月19日经上海市委组织组批准,增补了学员代表邓志华同志为分院党委会委员,同时调彭国彪同志(原复旦大学教师,后调至市革委会文教组)到分院工作,任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