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历史上最早的三枚国家级奖章“聚首”
发布时间:2014-12-30   访问次数:779

 

2012年校庆期间,学校举办了“让历史告诉未来——华理60年建设成就回顾展”,其上展示了我校科学研究史上首次获得的国家级三大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成就,但作为承办该展的档案馆没有也没办法让师生员工亲眼目睹这三项大奖的奖章。随着近日第三枚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章进馆,今天终于可以让它们“公开亮相”了。

 

1982年肖毓祥等的“芳羧酸双脂类气相色谱液晶固定液”国家技术发明奖奖章

 

1985年宋维端等的“甲醇合成塔设计新方法”国家科技进步奖章

 

1991年程继健等的“硫系玻璃系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章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1990年代前),华理的科学研究工作非常有特色,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钱旭红校长在6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道:“从听从国家召唤,被中央命名为‘652’代号,实施大三线建设工程,到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发展;从马誉澂教授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支青霉素,到刘馥英教授开创我国能源化工学先河;从苏元复教授参与制订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到一大批师生参建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从朱正华教授研制的增感染料、红外增感染料被用于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女篮五号》的拷贝和‘1099’高空侦察机专用胶片,到李世瑨教授在中国最早利用农业资源成功研制‘尼龙66’;从研制新中国第一台生物反应器,到今日实现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华理人一直在辛勤耕耘,努力前行,真情奉献,无怨无悔。”是的,华理历史上有一大批杰出的成果,可惜由于时代久远,许多见证(佐证)这些重大事件和成果的实物留存不多,这次档案馆能将改革开放后国家设立的“三大奖项”的我校最早获得者的奖章收集齐全,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