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07年档案馆围绕学校“以教学评估为中心、以校区建设为重点”的工作重心,强化档案管理与服务意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年接收各类档案7548卷,其中:党群181卷、行政107卷、教学3572卷、财会2931卷、出版366卷、外事70卷、科研95卷、基建130卷、设备22卷、人物52卷、已故人士22份,有效地保存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环节中的重要材料,以便今后查考、利用。结合档案工作要求和我校OA系统实际运作的情况,提出“卷改件”的归档新思路,与信息办合作完成OA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新软件模块开发任务,使上年度OA系统上形成的要归档的1537件电子文件和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得以顺利归档。服务利用岗全年共接待查档人员1200多人次,调用档案、资料2300余卷册,完成教育部学位认证中心交办的各类毕业生成绩、证书认证174份,出具其他证明301份,翻译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724份,复印档案等上万页,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各种工作查考、资政;职务、职称、荣誉认定;成绩、学历、学位认证;身份、婚姻、财产公证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利用校报、网络新闻等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最新进展和介绍校史档案典故,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如档案馆收集到学校为“上海化工学院”时的校徽;30、40周年校庆时制作的纪念章;35周年校庆时书法家任政、赵冷月为学校题写贺词的真迹等一些制作精致和价值较高的礼品实物时,将其拍摄或扫描成像,查考当时的背景材料,配发相应的新闻稿,及时在校报、校新闻网、档案馆网页、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等上面发布。又如在校报“校史钩沉”专栏中,连续刊登了“华理身世之脉系”的系列文章,介绍院系调整前交通大学、震旦大学、江南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的概况,引起了校内师生和校友的极大兴趣,对充实校史文化建设内涵,为华理师生员工寻找、积聚丰厚的、实感的、难忘的美好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为庆祝我校55周年校庆暨1987届毕业生返校,档案馆在学校大礼堂附近举办了“1987届毕业生合影留念照片”展览。档案馆还积极参与校党委宣传部举办的“知校、爱校、荣校”等征文活动,组织人员收集素材、撰写文稿,其中报道校友成思危的“活力青春谱写人生新篇章——记我校名誉校长成思危学生时代二三事”的征文,获得了二等奖。
2007年4月,档案馆继续被学校评为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并授予“安全文明单位”。
【新校史馆落成开放】为迎接2007年5月份的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和10月份的校庆55周年活动,展示学校创建、发展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利用校史教育激发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继承发扬华理精神,弘扬校本文化,加强校内外宣传交流,档案馆与宣传部共同承担了新校史馆的建设任务。从1月22日到3月1日,档案馆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500平方米的新库房装修,搬迁850只档案箱柜、数万卷档案,如期腾出新校史馆建设用房。3月6日新校史馆装修开始,同时,抓紧时间收集各种展示材料、准备展板设计和制作等工作。5月初展馆建设工程基本完成,6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校史馆按时间顺序,以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阶段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杰出人物、珍藏档案等为题材,以时光留痕——领导题词——创业篇——发展篇——综合篇——人物篇为布展构架,辅以实物展品和多媒体电子展屏,通过详实的文字、丰富的照片、直观的图表和珍贵的实物全面展示学校各个时期的史实以及学校的发展成果。展览解说词约3万字,展出照片505幅、图表114张、相关文件66个、实物40余件、电子幻灯片近500张。校史馆建成以来已有大批参观者前来参观,发挥了“知校、爱校、荣校”和传承校史文化教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