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路名由来及其背后故事
发布时间:2014-12-18   访问次数:1282

我校徐汇校区里的道路以前是没有名称的,直到19949月,“为促进我校文明工程的建设,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迎接建校42周年校庆”,由校团委、学生会、学代会发动全校师生开展有奖征集校内主干道的路名,报学校批准后才正式命名并竖立了路牌(同时命名的还有校内的河道,谓“青春河”)。

校园主干道路名分纵向8条:攀登路、勤奋路、求实路、东隅路、桑榆路、图书馆路、团结一路、团结二路;横向5条:行知路、迎宾路、园丁路、寒梅路、奋进路,其中行知路最长,贯穿整个校园东西,奋进路最短,不足百米。

 

图片说明:1996年校园平面图(主校区)

 

这些路名的来历(含义),大部分很容易理解,如勤奋路、求实路,出自张江树老校长为学校题写的“勤奋、求实”校风;行知路,自然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有图书馆路和团结一、二路,则与其近旁的建筑物名称有关。攀登路、奋进路是基于199240周年校庆时校园内新建了两座雕塑,寓意是师者要努力攀登,一代胜过一代,学生则要不断奋进,像雄鹰一样远走高飞。

13条路中,有两条路名(迎宾路、园丁路)的含义为现在的华理人不好理解,不是说其叫名,而是指其所在位置。实际上,这两条路名与晨园(现在的国际教育学院)和小红花幼儿园有关。晨园(Chen Yuan Guesthouse,当时南入口处门楣上就是这样写的),建于1992年,之后,它成为学校接待海内外来宾和举行各类重大活动的中心,集餐饮、住宿、娱乐和集会于一体,所以,谓去“来宾”聚集的路为“迎宾路”名副其实。1999年逸夫楼建成后,学校的主要活动“重心”转移,晨园也逐渐改变了其接待贵宾的角色。小红花幼儿园位于化工一村西南角,以前住在华理的老师的小孩都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谓校门口向西直达幼儿园的路为园丁路理所当然。之外,1996年寒假,学校在教学区与家属区间建起了校内围墙,随之迎宾路和园丁路被分成了东西两截。

图片说明:1997年校园平面图(家属区)

 

由于学校东南角陆家巷地块是1995年才征地划入我校的,其上的各类建筑也是后来才陆续建成,故通往那里的两条主干道——逸夫楼向东至停车场(嘉顿道大饭店);实验1718楼往南至停车场的路,至今没有路名。随着校园东南角的不断“繁荣”,这两条路应该要有合适的路名,以便师生和来宾辨别各学院和部门所处的方位和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