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校创办文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12-18   访问次数:266

 

《思想家》杂志创刊号

 

1986年我校确定“以化工为特色,工理商文相结合,向多科性发展”的方向后,重新研究、调整了学科建设规划。1987年前后,学校准备搞一个现代化研究中心——通过“集团性”引进人才,创建应用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化学物理研究室、经济发展研究所、文化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等,来加强理科、商科和文科的建设力度。文化研究所(下称“文化所”)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筹备,文化所于1988518假座上海社科院小礼堂举行了成立仪式,与会者百余人。文化所初建阵容主要有:陈中亚、张乐天、张荣明、曹锦清、倪乐雄、潘培华、许纪霖、曹树基、方学敏、黄丽华、朱浩、张雄、张刚、郑膺予、程介未等,多为来自复旦、南大、华师大、厦大、上师大、上外等(个别的为校内抽调过来)的文化青年学者。还聘请了王元化、李泽厚等海内外著名学者为文化所的兼职或名誉教授。

当时文化所的定位是:以中西文化及文化转型为研究对象,积极推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中国文化研究事业。要从严格的学科角度透视1960年代中叶到1970年代中叶的反文化现象,创立“文革学”;对区域文化和文化各层面(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也将倾注学术关怀。

198810月建校36周年之际,文化所出版了《困惑·思索·选择》丛书,谓“它能帮助师生员工看清自己的困惑之所在,指出若干思索的途径,提供进行选择的依据”。19893月出版了《思想家》杂志创刊号,后停刊。1990年时文化所颇具规模,先后出版了《现代西方人生哲学》、《浙北农村文化变迁》、《企业文化》、《中国现代化史》等27部专著(译著),编写教材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业内影响力颇大。之后,人员变动很大,但其建制仍保持着。19945月起,文化所为筹办我校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做了大量工作(该专业1996年起招生)。1995614学校成立文法学院,文化所转入该学院。19959月起,文化所“转轨”,部分人员并入新成立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应用社会学研究所,隶属关系经历了19991月成立的人文学院,20015月成立的社会学院和200412月成立的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20061月改为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