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1:秦山核电厂(一期)反应堆主厂房
图片说明2:秦山核电厂(一期)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
“728”工程,知道这个名称的人很少。但秦山核电厂却家喻户晓,它是被誉为“国之光荣”的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厂,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建成,使我国成了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核电厂的国家。
那么,“728”工程与秦山核电厂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校又在其中扮演过什么角色?
继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相继在西部茫茫的戈壁滩上试爆成功后,党中央和科学家们又把眼光转向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核动力电站的建设上(之前的1954年,苏联已建成了世界上首座核电站——澳布灵斯克核电站)。1969年底,来自上海市委的一份紧急报告中称:“上海是我国命脉产业的基地,由于少煤缺电,许多工厂面临停产,更有新办的工厂不敢开工建设,上海运输能力已承载不了更多的运载任务,仅用煤一项就占用了上海海上运输能力和铁路运输能力的一半还多……”这份报告,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有关会上指出:“上海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但你们既没有石油,也没有煤炭,从长远看,要解决能源问题还要靠你们自己,国外都在搞核电站,你们回去研究一下,写个报告上来,我支持你们!”并批示道:“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电站。”不久,上海方面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筹建核电站的报告。
经过工厂、大专院校、研究单位、设计院等20多个单位的3个多月的紧张准备,上海要试制2.5万千瓦核电站的初步设想经二机部审查、修改后基本确定。1970年6月16日,上海市革委会科学技术组会同工宣队一办、三办、工交组和警备区召集机电一局、仪表局、冶金局、化工局、华东电业局、教育局、上海交大、复旦、华东化工学院、热工仪表所等单位有关同志开会,拟定了成立核电站建设工程(对外统一称“728”工程,取意周总理批示之日)领导小组,准备以“大会战”的形式建设此项工程。会战单位有:上海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闵行发电厂、先锋电机厂、跃龙化工厂、化工机修总厂、上海碳素厂、上海试剂厂、自动化仪表一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原子核所、有机所、热工仪表所、材料所、工程物理所、钢铁研究所、情报所、工业卫生研究所、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并给每个单位分配了大会战的具体任务。我校与原子核所、跃龙化工厂、复旦大学等负责核电站的后处理系统工程研究任务。7月16日,“728”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经市革委会批准产生,我校由肖亮城同志出任。
8月12日,“728”工程第一批任务下达,我校主要承担熔盐参数的测定、辐照试验,氟化铍、氟化锂、四氟化钍、四氟化铀的制备,活性区铀盐纯化,以及熔盐纯化工艺、设备等的研究。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728”工程科研组,抽调部分教师和外单位相关人员集中攻关,主要工作在原二无大楼内秘密进行,部分工作还要到外单位去做,如上海试剂三厂、跃龙化工厂等。所有研究经费统一由上面下拨,参加会战的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条件,还临时成立了党组织机构。我校当年参加会战的教师有曹瑾、金国樵、吴添荣、徐君镐、吴树森、吕瑞东、陆耀南、宦全根、陈德康、王家贤、邱康华、胡国传等18人。
12月15日,周总理听取了上海“728”工程领导小组的汇报后强调说:“为什么叫你们上海搞核电站?你们缺乏能源资源,发展核电站是一条最好的出路。上海的科技力量强,工人技术水平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强。你们要同各方面团结协作,把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搞上去。”并提出了搞核电站要贯彻“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至此,“728”工程在上海各参战单位全面铺开。
由于原来设计要搞的是技术上最为先进的熔盐核反应堆即增殖堆,但实际试验中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1973年初,经二机部和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同意改搞压水核反应堆,主要工作放在上海原子核所进行,且投资经费上千万元,建了3000平方米的试验基地,继续“728”工程建设。5月22日,我校“728”工程科研组不再承担会战任务,有关人员成立辐射化工科研组,从事明胶辐射接枝和乙丙橡胶辐射聚合等研究工作。但我校四川分院的许志立等数人旋于1974年2月11日奉命调入“728”工程,继续参与会战工作。
在数以千计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历经10多年的大会战攻关后,核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工程设计任务等基本奠定。1982年上海向中央上报了《728核电站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经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审查后,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厂址选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的双龙岗,电站定名为秦山核电厂。1985年3月20日,秦山核电厂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30万千瓦核动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厂的历史,实现了国人也能使用上核电的梦想。
据了解,当年秦山脚下参与核电厂建设的队伍中,到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早年毕业于我校的二无校友,他们与他们的老师一样,为我国的核电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附注:①上海“728”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市革委会一办王乐三、市革委会工交组高崇智、上海警备区李彬山、机电一局革委会蒋涛、华东电业局革委会于康、教育局革委会宋雨亭、化工局革委会茅守臣、冶金局革委会刘朝斌、上海交通大学革委会刘长云、复旦大学革委会李长宝、华东化工学院革委会肖亮城、上海原子核所吴桂刚,市革委会主任马天水为组长、许言为副组长(具体负责人);常设机构为会战办公室,负责工程日常工作,内设总体组、政工组、后勤组。办公室最早设在永嘉路上,后转至漕河泾虹漕路29号。②1974年3月31日,周总理要求二机部所属院所和各高校(如当初的北航)等调派人力支援上海“728”工程,由于这部分人不像上海搞会战的均有各自的单位,故后来他们都作为驻扎在漕河泾的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的主力,是为现在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前身。③秦山核电厂开建后,其大本营仍然设在漕河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