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有机化学教研组编的《有机化学》(上、下册)
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学校选用的大部分教材先是沿袭欧美的,接着是全部搬用苏联的,多为原版或译本,均不太适合当时的国情和培养学生的要求。根据当时高等教育部关于高等工业学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先后组织了一批知名教授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作为教材,1954年由我校有机工业系有机化学教研组编写的,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名义,交商务印书馆印刷(非正式出版)的高等学校交流讲义——《有机化学》(上、下2册),是为我校教师编写的首部教科书。同年7月,由我校苏元复、琚定一合编的,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的《化工算图集》(上、中、下3册),是为我校教师编写的首部化工技术参考书。1956年7月,高等教育部组织张洪沅、丁绪淮、顾毓珍(我校教师)合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初稿,上、下2册),是为我校教师参与编写并正式出版的首部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1951、52年由苏元复(交大)、张震旦(江南大学)、王承明(交大)合作编译的,龙门联合书局印行出版的《化工原理》(上、下2册),是为我国第一部中文版化学工程教科书,为新中国各大学有关专业普遍选用。书中由他们拟定的许多化工术语一直沿用至今。1956年顾毓珍、张洪沅、丁绪淮、张震旦合编的《化工操作原理与设备》(上、下2册),1958、59年汪葆浚、程寰西、高华寿合编的《分析化学》(上、下2册)和1959年6月张江树等编的《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上、下2册),这三部教材被指定为当时国内高等工科院校试用教材,以后数次印刷,影响力颇大。特别是张江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过程的不可逆量及不可逆度”的理论描述,已成学界经典。1962年10月,教育部杨秀峰部长聘请张江树为我国高等工业学校化学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确立了他在该类教材编写工作中的权威地位。
我校教师解放前编(译)写的化学、化工类教科书、专著等,对中国近、现代化学科学、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如:1935年苏元复的《无机工业化学》(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年顾毓珍的《液体燃料》和《工业药品制造学》(正中书局出版)、1936年陶延桥的《制革学》和《工业化学分析》(商务印书馆出版)、1939年陈之霖的《化学本论》(上、下2冊,商务印书馆出版)、1945年张江树的《理论化学实验》(商务印书馆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