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初期我校选派师生留学苏联
发布时间:2014-12-17   访问次数:475

1953年我校留苏预备生在北京俄专学俄文

1953724,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的文件指示:“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验,有计划地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首次开始在青年教师和在读大学生中选拔留苏研究生和大学生。经学校研究决定,当年准备选派4位青年教师:程振远、马仁昌、宣葆元、朱炳辰,1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徐传宁、吴舜英、张晶、张蕴端、陈根度、沈松午、戚昌民、陈伯藩、王民姝、龚嘉佑前往苏联(下同)去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留学前,他们先到北京俄文专科学校进修了一年俄文。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出国留学成行的仅有其中的5位。

1954525,我校又选拔出留苏大学生6人:他们是华亭亭、项韵棣、史慰英、陈克威、刘扬生、张亲贤;留苏研究生1人:丁伟(教师)。之后还有龚柄铮、孙明道等。1959年夏,我校许志立、周润培、李启发、宋维端4位青年教师继续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列宁格勒化工学院等攻读副博士学位,他们是中苏有好关系破裂前的最后一批留苏学生。

之外,我校建校初期师资队伍中其他一些老师的留苏情况:如程继健先生,他于1951年从震旦大学化工系毕业后留校,1952年被选送到北京俄专学习俄文,1953年被派去天津大学跟随苏联专家进修,19549月赴苏联留学攻读副博士,1958年回国后来我校工作。而李国镇、崔有信、朱之培3位先生,虽然没有去苏联留学,但他们却是我校最早直接受到苏联专家培养的教师。他们从1950195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苏联专家学习,并获得副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我校来工作。另外,据说从别的学校派去留苏,毕业后来我校工作的教师还有几位。

我校早期留苏师生学成后大多数按时回国,有的回了母校,有的去了其他高校或国家重要建设单位,为祖国的科学、教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早在1953年就被选送准备去苏联留学的我校徐传宁教师,却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才实现了去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进修的夙愿。此行同去的还有我校教师于遵宏、周润培、梁世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