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身世”之脉系:交通大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4-12-17   访问次数:631

 

 

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是1896年初由清政府官员盛宣怀力主创办的,校址上海徐家汇。

南洋公学是在“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努力学习西方”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初创时期,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先后设立师范院、经济特科、商务班、政治班、铁路班、电机专科、船政科等。后来,南洋公学逐渐从文科转向于管理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教育与研究,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派人到英、美、日本等国学习,并成立了译书院翻译外国书籍。在变法维新、国人图强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南洋公学师生奋发努力、成绩优秀、人才辈出,成为我国东南最高学府。

辛亥革命后,南洋公学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分上海、北平、唐山3校,19283校合并。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内迁重庆成立分校,1945年迁回上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交通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成立于1928年的化学系基础上,继又于1946年成立的化学工程系的师生全部调入华东化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

交通大学不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被喻为中国的“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文缩写),而且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等时期,爱国、进步师生忧国忧民,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革命斗争中去,被上海人民称为“民主堡垒”。到新中国解放时,交大共有共产党员180余人。

1956年国务院决定将该校迁往西安,1957年又对该决定作了调整,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部,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两地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附记:1952年交通大学化工系调来我校教师28名(其数量位其它各校之首),学生100名。教师朱正华,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后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苏元复,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业硕士学位,后任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我校首位中科院院士;琚定一,1940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石油工程硕士学位,后任我校化工机械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二级教授;刘馥英,1939年获德国明斯特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任我校燃料工业系、有机系、能源系系主任,三级教授;李世1947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任我校基本有机化工系、材料工程系系主任,三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