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对中国经济之影响述略
发布时间:2015-01-08   访问次数:1582

《兰台世界》2012年2月

1931918,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事变之后的4个月零18天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境沦入敌手。日本的入侵不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且还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创。

    一、“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经济地位

东北三省的面积为全中国面积的1/12,约302.27万方里。其中辽宁省的面积约为46.5万方里;吉林省的面积为101.05万方里,黑龙江省的面积为178.72万方里。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大致为3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8%[1]7987。她不仅是华北各省的屏障,平津地区的门户,而且还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资源。东三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水系发达,是适宜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地区。历史上每当华北各省遭受战乱或自然灾害,都有大批农民拖家带口“闯关东”谋求生路。因而当地被称为“中国的黄金区域,人民的避难所。” 当地人口的逐渐增加以及他们的辛勤劳作,使得当地的农业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历史资料显示:“东三省可耕土地面积,据1930年的调查,约有6.9亿亩,已耕面积2.74亿亩,按三省的总人口2957万人,所以土地的分配,每人平均比较内地各省多6倍以上,农民的生产力,当然较内地多6倍以上,生产丰稔,农村向为全国各省冠” [1]7987

东三省主要出产的农业产品为大豆、粟、高粱、玉蜀黍及小麦五种作物。据19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东三省出产大豆5397820吨,不仅占全世界产量的6/10,而且还占中国大豆输出额的30%左右。此外,当年出产的粟为3276480吨,高粱为4779690吨,玉蜀黍为2585680吨,小麦为1365650吨。据当时日本关东厅满洲产业统计的调查,全东三省农产品总计约1900万多吨,约占当时中国农业产量的20%以上[1]7987

2)矿业资源。东三省有着大量的蕴藏和丰富的产额,尤以工业上基本生产力的煤、铁为最多。其中辽宁省的铁总储藏量为696830千吨,吉林的铁总储藏量为1000千吨,合计铁总储藏量在697830千吨。而东三省中煤的总储藏量总计达1456243千吨,其中辽宁省占1174006千吨,吉林省占38850千吨,黑龙江省占243387千吨。1930年,东三省输出各种矿产资源量达439万吨;其中输入关内164万吨,出口约275万吨。出口价值约2000万元以上,约占全国矿产出口总额的2%以上[1]7989

3)林业资源。东三省苍郁的森林是中国古代北方一带森林区的残遗。“东三省的苍郁森林,就是古代我国北方一带森林区的残遗。茂密参天,种类数百,……据日方满洲统计书所载,全三省的森林面积合计36168000町(一町合我国十八亩),树木的蓄积数约为15135431000料”[1]7991。这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和西北黄土高原形成鲜明对照。

4)关税收入。“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共设有大连、安东、营口、延吉、瑷珲6个海关以及大东沟、满洲里、绥芬河、三姓、拉哈苏苏和旅顺6个分关。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1930年全国关税总收入为177513168海关两,而东三省的关税收入则为24345126海关两,占全国关税收入的15%[2]

除此之外,东三省还有两项是全国的龙头,其一是东三省的铁路线。东三省共有中东铁路、北宁路、吉长路等19条铁路,线路总长度为6570公里,占当时全国铁道的50%。铁路的密度是其他各省无法与其媲美的。其二是在贸易领域,1927年至1930年间关内各省已连续四年都是处于入超的地位,其入超总额分别为204139739海关两(1927年)、204614283海关两(1928年)、3486428461929年)海关两及4968002081930年)海关两;而唯独东三省鹤立鸡群,连续四年处于出超的地位,且出超额分别达到109827777海关两(1927年),105911311海关两(1928年),98511343海关两(1929年)及81888060海关两[1] 79927995

    二、东北沦陷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东北的沦陷不可避免地给全国的整个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滑坡,由此产生了“有史以来的空前钜创绝大的危机”[1] 7997

其一,中国失去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必需的经济资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不再为中国政府所控制,这对于正在谋求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据时人统计,东北沦陷后,中国在农业上丧失了全国农业产量的五分之一;矿业上损失年产百万吨的矿源;林业上减少年产约3000万元的财富[1] 7997。这些经济资源的丧失严重的阻碍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二,中国的财政收入遭受重创。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入从1931年的370百万元下降至1932年的326百万元,下降额度为海关税收的13.5%,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3] 483 - 489。这与东北曾对于国家关税的贡献比例一致。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在做财政报告时指出:东北沦陷“关盐两税,全部丧失,而外债之由各省税收指抵之一部分,更须另筹弥补,政府债务之负担,遂益加重”[4] 537

其三,国内市场缩小,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受阻。由于东三省占全国面积的十二分之一,人口有3000万之多,是国内重要的市场之一。东北沦陷前,国内市场流动方向大致为:关内通过采购东三省丰富的经济资源以进行生产活动,东三省则通过出售资源来换取关内的各种产品。这样的市场流向缓慢地推进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然而,东北沦陷之后,关内外贸易中断,国内市场交易量迅速萎缩,幅度达15%20%[5] 670。这对于急需开拓市场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四,加重贸易入超。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入超额已高达3亿多海关两。关内各省入超额达4亿多海关两,唯独东三省凭借着农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每年出超额在1亿海关两左右。因此,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东三省起到平抑国际贸易逆差的作用。但“九一八”事变后,占中国粮食输出额十分之四以上的东北三省为日本所占据,这就直接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问题变得愈加严峻。

由此观之,东北的沦陷使原本缓慢发展的中国经济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对此,时人感慨道:“日本夺我东三省,不啻摧残我国整个的经济,断送我四万万同胞的生活权”[6]

 

参考文献

[1]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三十五辑)[G]. 1978.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总税务司档案:6799/4403.

[3]参见[]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1[G].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二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太炎.《九一八给我们的损失》[J].《国闻周报》第九卷第三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