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4-12-23   访问次数:773

一、档案宣传工作的困境

1.宣传主体不明确。众所周知,我国的档案工作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其经费来源由政府财政拨款,因而档案工作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这一方面使得档案工作有了稳定、可靠的保证;但另一方面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表现在宣传工作上就是宣传主体不明确、职责不分、权力错位,将本应由档案部门承担的责任让位于政府,而政府部门由于精力有限,对宣传不够重视,致使档案宣传工作出现无人可管的局面。

2.宣传对象不明确。我国自古以来,受皇权思想的影响及保密方面的考虑,就不太重视档案宣传工作,古代帝王保存保管档案是为了政务查考、编史修志、歌功颂德之用。近现代社会,由于过分强调档案工作的政治性,使得档案宣传工作的对象更多的是集中在领导部门以及档案部门本身的圈子内,致使档案宣传工作始终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宣传对象不明确,目的性、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

3.宣传手段单一。目前,一些档案部门和机构也开始着手档案宣传工作并将其摆上了议事日程,但这种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张贴海报或通过专业期刊杂志,而很少见诸于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更易被大众接收和接受的新闻媒介,而由于专业期刊杂志受到专业的限制,读者较少,导致档案宣传工作的受众面过窄,不利于档案的社会宣传。

4.宣传人员素质有待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复杂工作,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熟悉馆藏、了解基本的档案学理论、业务流程,又要了解宣传、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规划、策划及掌控全局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从事档案宣传工作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士,而多是借调其他部门人员,他们或是只了解档案学知识的档案专业人员,或是只了解宣传传播学知识的传播学人员,又甚或二者都不了解的其他人员,这就使得档案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5.宣传力度及持久性不够。宣传学原理告诉我们:宣传效果与宣传的力度及持久性有很大的关系,当宣传的力度及持久性够深、够强时,则宣传效果较好,反之,亦相反。而目前,我国的档案机构和部门在宣传工作上多采取蜻蜓点水又或一带而过的方式,宣传时仅宣传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缺乏对馆藏档案内容的宣传,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编研成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往往当出现了较重大的事件或大型活动时才宣传,忽视了平时宣传的重要性,这样导致了宣传的力度和持久性不够,宣传效果一般化,“雨过地皮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档案宣传工作的出路

1.明确主体,走联合宣传之路。档案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非一己之力所能胜任。这要求档案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借助社会其他部门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以实现档案宣传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体有四个方面:

1)馆(室)际之间的合作。是指档案部门联合其他地区或行业系统的档案机构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合二者之力来推动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的档案馆(室)中都保存有十分丰富的档案资源,各馆(室)的档案资源也都各具特色,但同时又形成了互补之势,这也给馆(室)际之间档案宣传工作的合作提供了条件。各馆(室)就某一主题,充分结合馆(室)藏资源,通过举办展览、合作编研、开展读书活动、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来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如20015月,上海市档案馆与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联合举办了“走进西藏——来自档案馆的精品展”的大型展览,通过图片、资料、影片等向人们立体化的展示了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风俗习惯等,加深了两地人民互相了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也宣传了馆(室)藏档案和档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档案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主要是指档案部门与图书、情报、史志、博物馆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通过这种协作,一方面可以借鉴相关部门宣传工作的经验、长处和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可以弥补宣传人员的不足,解决经费短缺等问题,同时还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如19974月,上海市档案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一起,与上海市150所中小学校签定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点的协议,两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青少年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了档案和档案工作。[1]

3)档案部门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与政府宣传部门、新闻机构、工商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机构的合作,“借鸡生蛋”,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推动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城建档案馆和上海市文管会联手在上海标志性建筑——外滩天文馆内设立了外滩史陈列室,展现外滩历史。北京市档案局组建了北京电视台档案局记者站,配备专业人员,滚动播出档案新闻。[1]

4)档案部门与国外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国际档案宣传,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如上海市档案馆与日本横滨开港资料馆开展了长达5年的“上海——横滨都市近代化比较研究”,不仅轮流举办了比较图片展,还各自分别负责出版了中、日两种版本的比较论文集和图片集。[2]这不仅加强了两地人民的互相了解和交流,还为我国探索档案宣传工作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先例,促进了我国档案界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全球化共享,推动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2.面向社会,走特色宣传之路。著名中文网站“搜狐”的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曾说:“现在已不是信息最值钱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要做到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必须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进行个性化服务。对档案宣传工作而言,就必须走特色化宣传之路,具体包括:一是对馆(室)藏特色档案进行宣传,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根据对受众的心理分析:受众普遍有一种猎奇的心理,越是有特色的东西越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因此,各档案馆可充分发挥馆(室)藏优势,纷纷拿出自己的“镇馆之宝”进行宣传,如四川省档案馆通过公布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地方诉讼档案——巴县档案来进行宣传。河北省档案馆在档案信息网站中公布了我国现存反映盐务历史最完整的、数量最多、最久远的档案——长芦盐务档案,使档案网站的点击率迅速飙升,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二是在宣传方式方法上要体现自己的特色。针对宣传对象的兴趣、爱好、特点、社会背景等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传。在这一点上,上海市档案馆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通过电波与市民讨论档案话题;到电视台编制“智力大冲浪”等娱乐性节目,普及档案知识;在地铁、公交车等上的移动电视中滚动播放档案新闻以及通过拍摄8集电视剧《一号机密》和百集电视专题片《档案里的故事》等来宣传档案、档案工作者和档案馆。

3.抓住机遇,走可持续宣传之路。一是抓住有利机遇,深入持久地搞好宣传工作。我国是一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档案意识还不强,靠那种突击式的宣传显然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广泛而深入地抓住有利机遇,开展宣传工作,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化发展。如1996年,各地借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契机,向社会及世界宣传中国的档案工作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促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也促进了中国档案事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二是加快人才培养,实现档案宣传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也是档案宣传工作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完善培训机制,实行人本管理,关心人、尊重人、了解人,既要引进人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促进档案宣传工作的良性化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加强对宣传效果的评估工作。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的档案机构和部门都已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加大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在宣传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对宣传工作效果的评估,致使档案宣传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档案宣传工作的良性化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情况运用专门机构评估或内部机构自我评估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估,采取多样的评估方法(如抽样调查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综合考察影响评估工作的各因素(如宣传对象因素、宣传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将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宣传工作,最终实现对宣传工作的宏观控制,推动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联合”是手段、“特色”是方式、“评估”是原则、“可持续”是目的,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摆脱档案宣传工作目前的困境、促进档案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并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资料转引自郭红解,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思考[J],中国档案,19977

[2]资料转引自徐绍敏、王丽珍、陈科,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J],档案学通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