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期我校实行院长负责制经过
发布时间:2014-12-18   访问次数:464

 

图片说明:86年1月,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陈铁迪、市高教局长张德龙等来校了解综合改革情况

 

图片说明:为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成立了“研究组”,对一些重要问题作专门研究

 

197812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时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当时,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我国高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任务。国内最早提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要改革并积极予以探索的是上海交通大学。19799月开始,该校在党委书记邓旭初的主导下,进行了人事、劳动、分配等方面的大胆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教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上海交大的相关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王震、万里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肯定。19842月,翁史烈接任交大校长,继续深化改革,实行“三定一评”责任制和校系两级目标管理等举措,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1982610包兆龙图书馆开工建设,为当时中国高校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198572交大闵行二部建设工程奠基)。

我校的管理体制改革,稍晚于交大。19843月陈敏恒担任副院长前,学校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上;19851月后勤系统的总务、基建、财务3个处实行全面承包制,是我校开始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志。

198552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要旨是“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并正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比照上海交大的改革经验及其所取得的成效,19859月陈敏恒出任院长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使各项工作正式步入全面改革的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1985412吴东棣、陈敏恒副院长在全院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一万字)”一文,已经为我校即将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勾勒好了框架和具体设想,所以1985年下半年各项改革全面铺开。

根据中央的要求(《决定》第五部分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包括中专、中学,笔者注),以及当时我校的改革力度,上海市教卫党委、市高教局于198621同意我校(还有上海外语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试点(参见图1)。

19864月,蒋凌棫出任学校党委书记。为推进学校的改革,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目标一致,各司其职,互相补充”的三条工作原则和“院长抓改革,党委要补台”的工作宗旨。

1986~1988年间,我校的改革影响力极大,学校通过内部的整体改革,增强了办学活力和适应能力,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赞誉和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许多报刊,连续报导学校的改革经验;19886月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专门组织调查组,对学校的改革进行调查总结,出版了《华东化工学院管理改革录》一书,上海市委办公厅根据市委领导的意见,向全市所有高校转发了市教卫党委对学校改革经验的总结,要求借鉴和推广。1986~1988年间,全国有500多所高等院校约3000余人次,先后到我校观摩、考察。

由于中央改革方针的调整,我校实行院长负责制,名义上不到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