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最早将“侯氏制碱法”译成大学讲义教材
发布时间:2014-12-18   访问次数:459

Manufacture of Soda封面,侯德榜著

 

即将出版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苏元复传文(作者陈晓祥)中提到:“为培养我国自己的制碱专业人才,苏元复与李世瑨最早将侯德榜用英文写成的专著《制碱》(Manufacture of Soda)一书,译成中文,作为大学教材。”对此,笔者作了如下考证。

侯德榜,化工部原副部长,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卓越科学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制碱权威。他留学美国10年,获博士学位后于1922年回国,与实业家范旭东等自主、独立创建了中国制碱工业,1926年建成塘沽永利碱厂,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纯碱的历史。同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该产品畅销海内外,在我国重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与此同时,侯德榜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和在永利碱厂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用英文撰写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的《Manufacture of Soda》(业界译为《纯碱制造》,简称《制碱》)巨著,于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公开了被索尔维集团长期垄断的氨碱法制碱的秘密,引起世界化学界轰动。他的这部专著迅即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成为世界制碱业中最为权威的不二之作。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化工高等学府,我校肩负着培养化学化工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以适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需。1952年我校建有无机物工学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四大化学”等基础课外,还要学习化学工艺学、热力学以及硫酸、盐酸、硝酸、氨、纯碱与烧碱等无机物的制备技术,但这些适宜用作大学本科学习用的中文教材奇缺,于是各专业教研组资深教授等纷纷自行编译讲义教材,以满足教学之用。当时,我国“全盘苏化”,高校也基本上照搬苏联教学大纲,但制碱方面的俄文版《纯碱制造法》(Я.Р.哥尔式登著)翻译起来也非易事,何况咱们中国人有自己的“侯氏制碱法”,为何“舍近就远”(毕竟当时懂英文的老师远远超过懂俄文的)?故我校苏元复、李世瑨、张震旦等着手翻译侯德榜的《Manufacture of Soda》。如1956730日,李世瑨在自己填报的《干部自传》中写道:“19521953年,我所编译的《化学工业大纲》(上、下两册)出版了,同时我曾协助侯德榜先生改写了一本《制碱工业》,不久也可出版了(李与侯是福建闽侯的同乡,笔者注)。”又如19618月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华东化工学院等院校编写的高等学校试用教科书《无机物工学:纯碱与烧碱》中提到:“本书的纯碱部分系根据侯德榜著《制碱工学》(19598月,侯德榜利用疗养休假重新编写的中文版专著,笔者注)及华东化工学院等院校自编讲义选编而成”。以及19661月苏元复自己填报的《科学技术干部简历表》中写道:“1954年与琚定一合编《化工算图》(上、中、下3册),现在正在编写《无机物工学》教科书(不久“文革”爆发,此书自然未能问世,笔者注)。”等等,均表明我校教师是最早将“侯氏制碱法”译成大学讲义教材的。可惜,笔者现在还未找到这本油印版的“讲义教材”。

顺便一提,195874,时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的侯德榜先生随同彭涛部长一起曾来我校参观,院领导等向他们作了工作汇报,并到我校高压实验室现场观看了糠醛及呋喃加氢反应的实验装置。另据我校退休教师周展云研究员回忆,1958年侯德榜到上海化工研究院指导创建小氮肥厂,我校教师也参与其中(氯化铵等氮肥生产均与制碱工艺有关,笔者注)。

惊世力作——《Manufacture of Soda》英文版(美国出版,1942年印刷)已于日前被档案馆收藏,现若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首本“中译本”——我校老师翻译的油印讲义,乃是十分有意义的幸事,笔者祈盼我校无机物工学的前辈帮助提供线索,圆华理历史记忆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