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高教系统的大字报一直备受毛泽东的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就属那张“文革”初期掀起狂澜的北京大学的大字报。其实,我校早在1958年就有一张曾引起毛泽东注意的大字报。只是它不像前者那样影响深远,故鲜为后人所知。
1958年2月25日下午,我校为贯彻中央开展的“双反”(反浪费,反保守)运动部署,紧急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党委书记余仁号召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会后数天内,师生积极响应,共贴出各类大字报达21万多张。在众多大字报中,有一张题为“华东化工学院的自由王国——3舍203室”的大字报格外引人注目。
这张大字报是由我校两名学生撰写的,对个别寝室存在“自由王国”现象进行了揭发。如该宿舍每晚灯火通明、烟雾弥漫,学生口哼旧曲、着迷扑克牌甚至喝酒等。他们学习不用功,上课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偷看小说,对政治课及政治运动则千方百计的逃避……。这份大字报一出,立即引起了全院师生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3月6日,整期院刊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和讨论。如此声势浩大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中宣部的关注。
1958年3月13日,中宣部编印的旨在向中央领导反映情况的内部刊物《宣教动态》上就综合各方的消息,以《(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两个右派分子的大字报》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一向高度重视高教师生思想动态的毛泽东很快就留意到了此消息。
3月22日,看完报道后的毛泽东,亲笔写下了批语:“可以一阅。有资产阶级的自由,就没有无产阶级的自由;有无产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资产阶级的自由。一个灭掉另一个,只能如此,不能妥协。更多地更彻底地灭掉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无产阶级的自由就会大为扩张。这种情况,在资产阶级看来,就叫做这个国家没有自由。实际是兴无灭资,无产阶级的自由兴起来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就被灭掉了。”他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审视,从中概括了无产阶级自由与资产阶级自由间的一般关系,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处理自由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基本经验。随后,毛泽东指示将此批语及报道一同作为会议文件在成都会议上印发。
由于成都会议的主题是解决中央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反冒进”,所以这份大字报及毛泽东的批语未能在会上引起热议。但对社会主义要始终坚持“兴无灭资”的必要性,毛泽东更加坚信不疑,并成为后来他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现这条批语已被收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其标题为《对(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一张大字报的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