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岳院士曾在我校工作过15年
发布时间:2014-12-17   访问次数:381

分配到我校来工作时的颜德岳

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颜德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他于200510月应邀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同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10月再次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长期以来,颜德岳院士一直关心着我校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颜德岳院士早先曾在我校有过长达15年的工作经历,却不为现在的华理人所知。

19569月,颜德岳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1961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物化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196510月,颜德岳研究生毕业后被国家统一分配到我校有机工业系塑料研究室工作,但他作为“唐敖庆院士的高足,擅长于把数学方法运用到化学过程理论的推导中”,不久又被吉林大学“借调”了过去,参与唐先生主持的《聚合反应统计理论》一书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革”爆发,颜德岳“被令归队”,回到了我校工作。

当年颜德岳所在的塑料研究室,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性科研机构之一,它的前身是1958年我校与中科院合建的重有机合成研究所。1962年,为了适应当时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我校承担了许多“特种材料”的秘密研制任务,遂将重有机合成研究所改名为塑料研究室,室主任由我校高分子材料学元老李世瑨教授担纲。颜德岳原来是学高分子化学理论的,对合成少有经验,来研究室工作后,他参与了二苯醚的合成等科研任务。之后他还参加了“621”项目的军工任务,并担任课题组长。颜院士后来回忆道:“那几年我接触到了高分子等多个崭新的化学领域,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其间,对有关工作进展,他曾以“聚醚型聚氨酯涂层胶”一文发表于《轻工塑料》杂志上。

1972年,根据国家“支内”政策的需要,颜德岳被派往我校四川分院工作。其间他曾为“工农兵”学员开设过高分子物理课、到晨光化工厂为技术人员开办“高分子”训练班等,还到当地的“五·七”干校参加了一期劳动锻炼。当时的颜德岳,属于“只专不红”的典型,想搞专业研究几乎比登天还难,四处受阻,但他毫不懈怠,在简陋的实验条件和资料十分缺乏的困境中,想方设法钻研业务,如搞“丁二醇酯的合成”、研究“离子型聚合反应及其在合成橡胶中的应用”等。1978年,颜德岳把自己几年中的工作成果整理成交流材料,寄送给四川省科委,后转到了成都工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徐僖所长的手里,徐教授看后评价道:“不低于国外发表的同类文章的水平。”1978年,颜德岳代表我校分别出席了“全国高校高分子学术报告会”、“全国高分子物理学术交流会”。会上,他的“活性聚合中的链转移研究”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19791980年,颜德岳先后在《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高分子通讯》等一级刊物上接连发表了10篇论文,为他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9年底,我校四川分院停办,颜德岳回沪后调至同济大学工作。

 

注:①唐敖庆,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中科院资深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创建了中国科学基金制度。②化工部晨光化工厂(后称晨光化工研究院)创立于1965年,是中国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科研、开发、生产的重要基地,以研究含氟、硅等特种高分子材料著称,广泛用于航天、航空等国防尖端行业。③徐僖,高分子材料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